首页

女王收拾男奴

时间:2025-05-25 22:49:11 作者:江西新余:千年夏布一支独“绣” 浏览量:42526

  央视网消息(记者 胡梦洁)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幅近九米长的夏布绣《长江万里图》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幅巨制由国家级非遗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及儿媳吴婉菁带领创作团队耗时13个月完成。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颜色的丝线在作品中交错,用独特的刺绣语言展现了祖国的壮阔山河。

  夏布绣俗称“麻布刺绣”,在江西民间流传久远。在素有“中国夏布之乡”之称的江西新余,当地百姓就地取材,将夏布绣广泛用于生活用品之中。

  俗话说,麻布绣花,底子太差。夏布质地生硬,要在上面刺绣,殊为不易。张小红潜心研究、不断实验,探索出软化夏布的办法,在保留夏布的肌理、纹路、色彩的同时,使材质变得柔软适于刺绣。她还不断精进自己的刺绣技艺,创新6种针法,将民间麻布绣升华为夏布艺术刺绣。

  作为夏布绣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布艺术刺绣创始人,张小红在创作选题方面一直紧跟时代步伐。受到长江文化的启发,她决心以指尖语言展现长江绵绵不尽、生生不息的盛景。为此,她翻阅上百种资料,最终选定赵芾的《长江万里图》作为蓝本,让作品中的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祖国山河及江西故土的深切热爱与赞美。

  这些年来,张小红带着心中的“工匠梦”,携团队以针线代笔墨,创作了一幅幅惊艳的作品,创作的作品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级、省市级奖项。《万亩登丰图卷》《井冈雄峰》《清贫者》《清明上河图》《马克思像》等艺术精品,开启了夏布绣艺术创作的先河,使之成为颇具江西地域风格的特色艺术绣种,填补了江西刺绣艺术的空白。

  这种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精髓的守护与延续,更如同一束光,深深照亮并感召着年轻一代传承人,吴婉菁就是其中之一。在婆婆的影响下,吴婉菁毅然决定辞去银行的工作,踏上了夏布绣的非遗传承之路。即便一次次被绣针扎伤手指,她也没有退缩。

  吴婉菁认为,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让老手艺长出新枝芽。接过婆婆的“接力棒”,她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平衡点,如何借助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赋予夏布绣新活力,提升非遗技艺的自身造血能力,为夏布绣生活艺术开辟一条走得通、走得好的路。

  在这样的思路下,吴婉菁大胆创新,利用现代设计巧妙地进行跨界融合,开发出了箱包、首饰、灯艺、茶空间、文房等上百种夏布绣文创作品,让夏布绣这一传统工艺逐步融入大众生活中。在她的推动下,夏布绣这门老技艺“潮”了起来。

  此外,吴婉菁还积极探索“非遗+现代传播”的多元路径,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展示活动,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向更多人传递夏布绣的制作过程和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爱好者参与到夏布绣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绣品会说话,我们将以夏布绣为核心,结合现代生活需求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利用非遗资源进行创作转化。”吴婉菁说。

  “人怎么样都有活法!”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张小红和吴婉菁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前行,让以夏布绣为代表的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像滚滚长江一样,滔滔不绝。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从“针功夫”到“科技战衣” 浙产服饰闪耀巴黎奥运会

李先生主张前述款项均是两人在交往期间,向张女士个人及家庭支付的彩礼,现两人已分手,无法缔结婚姻,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张女士返还恋爱期间收取的款项共计280万元。

中新健康丨关注肝炎日:请温柔呵护你的“小心肝”

2021年6月17日,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驾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实现自己首次飞天梦想的同时,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他们于9月17日顺利返回地球,在轨驻留3个月共92天。

2024年“欢乐春节”线下活动吸引全球民众近4千万人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组织法修改工作。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有关问题的请示和汇报,为国务院组织法修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重要遵循。党中央批准并转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列为一类项目,并明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作为提请审议机关。

粤桂协作助广西文旅发展

第二,香港正经历新的经济发展时期。过去香港经历过不同的经济转型期,香港人总能在转变中抓机遇,开创新局面,创造新奇迹。香港人应该认识和面对当前大潮流的转变,和过去的经济转型期一样,不怨天不尤人,积极作为,创新创造,应变懂变。

西藏昌都澜沧江畔天主教堂的祷告

2023年度,宁夏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涉及150个农田建设项目,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99万亩(其中新增建设60万亩,改造提升39万亩),发展高效节水农业74万亩,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截至2023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3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7.5%),发展高效节水农业581万亩(占灌溉面积的55%)。通过实施田块整治、深松深翻、发展滴管、渠道砌护等措施,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旱作覆膜保墒等绿色技术应用,有力推动耕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逐年稳步提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